记者昨日获悉,即日起,市图书馆开展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活动,建设闽南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优化文化资源基层配送体系,深化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在资源整合、活动策划、人才培育等领域的协作,创新“线上云端服务+线下实体站点”文化服务模式,以高品质文化供给增强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生活幸福感。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金植
充实优质文化资源
以文化为纽带,以基层为沃土,市图书馆致力于让优质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依托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底蕴,深度挖掘闽南文化、侨乡文化等特色文献资源,将其转化为多元文化产品。梳理泉州地方古籍、族谱、非遗资料等特色馆藏,充实泉州市图书馆“数字文化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网”“泉州文献之窗”及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的文化共享资源,读者可通过“一微一端三网站”访问泉州市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领略独具地域韵味的文化盛宴。
此外,将采购图书4万册,加大少儿图书采购比例到30%,增加向社区书屋、百姓书房、村图书流通点投放数量。数字化加工馆藏古籍6万页,搭建李贽研究数据库,提供对外服务。
健全四级网络服务体系
市图书馆持续完善总分馆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体系完备、覆盖面大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阅读圈。目前泉州市图书馆以新馆为中心总馆,在市区分布式建设了40个分馆、11个百姓书房、11座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上半年基层分馆(阅读点)共接待读者近40万人次。今后,将进一步将社区书屋、“党建+”邻里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基层文化设施纳入服务版图,根据不同区域文化需求精准配置图书资源,切实解决基层资源不足的问题,把图书馆办到百姓身边,把阅读放到百姓手中,让图书馆成为百姓的第二起居室,让阅读成为百姓的生活方式,将书香传递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据介绍,市图书馆今年增加了北山社区、丰泽二实幼、泉州二中心常泰校区、中医院、市交发公司阅读点等6个点,每个点分别配送了200至2000册数量不等的图书。
打造数字阅读新生态
市图书馆依托整合的180TB左右馆藏数字资源,通过泉图手机小程序、泉州市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电子期刊、图书、线上展览等资源的“云上”精准推送。深耕本土文化,创新推出一系列自建特色数字文化专题。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泉州地方志、记录家族脉络的泉州谱牒,以及闽南民系文化、泉州自然遗产、泉州非遗等珍贵文化资源,以高清影像、互动图文形式呈现。读者只需轻点指尖,便能跨越时空界限,足不出户领略泉州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让泉州文化瑰宝在数字时代焕发崭新活力。
据介绍,市图书馆现有泉州地方特色资源库14个,社区群众可以通过网站、手机、平板等终端,实现在线听书、听讲座、读书、看展览、看地方戏剧。上半年数字资源使用量超388.2万次,其中微信阅读浏览量17.5万次。
上下联动服务“七进”
记者还了解到,市图书馆深度参与省上举办的各类型阅读推广活动,如,承办“读中华经典 诵时代华章”、“书香泉州 经典传诵”诵读比赛、“阅向未来”青少年演讲比赛及“正谊杯”古诗文大赛泉州赛区赛事。同时,加大品牌服务直达基层力度,开展多元文化进基层,逐步形成上下联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适配、精准供给。
市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发挥地区中心馆作用,将省上大型读书赛事贯穿到基层图书馆,组织发动全地区居民积极参加;将温陵讲坛、泉图读书会、少年光影读书会、馨声亲子共读、泉图亲子手工、泉图万卷展等,推进进学校、社区、乡村、企业。上半年在基层举办各类读书活动60多场次,服务6000多人次。
编辑:殷欣审核:林燕婉终审:黄凌燕来源:泉州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