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全民阅读推广与城乡图书馆发展交流会在泉州举办,与会嘉宾分享前瞻观点与实践经验。

霞舒公益在南安赤岭公益图书馆、南安康美公益图书馆组建了合唱团。

晋江市石佛山图书馆探索多元运营模式和发展路径
秋日泉州,书香盈城。10月24日至25日,福建省全民阅读推广与城乡图书馆发展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在泉州举办。文脉绵延千年的泉州,不仅迎来了国内阅读领域的顶尖专家、各地图书馆负责人与公益组织代表,更以鲜活的城乡阅读推广实践样本、深度的思想碰撞与暖心的资源共享,为全民阅读推广注入新活力,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暖一公里”。
□融媒体记者 孙灿芬 李菁 陈小阳 通讯员 连江淮 文/图
城乡阅读推广
亮出“泉州样本”
引进第三方机构运营、创建星级百姓书房、AI技术赋能智慧服务……近年来,泉州创新探索城乡图书馆、百姓书房等多元运营模式,为全省、全国城乡阅读推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泉州样本”。
在晋江市东石镇石佛山生态公园内,石佛山图书馆的红砖厝建筑格外亮眼。这里是晋江市首个开设在公园里的图书馆,采用政府主导、民间机构参与的多方协作公益运营模式——东石镇政府负责提供场地资源,晋江市图书馆统一配置图书资源并纳入其分馆“通借通还”系统,同时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负责日常运营。凭借创新协同机制,该馆运营成效显著,2024年以7.93万人次的到馆量,位居晋江28个图书馆分馆之首。
在东石镇,石佛山图书馆是“图书馆小镇”建设从蓝图走向现实的生动缩影。2018年,作家蔡崇达将祖宅改造为“母亲的房子”公益图书馆,成为小镇图书馆建设的起点。从“一间书房”到10座图书馆,东石镇推出“1+N”图书馆小镇模式,盘活古厝、侨房等存量资源,推动古寨、文保单位等空间焕发新生,建立镇财政奖补、村社区配套、乡贤捐赠、运营反哺的多元投入机制,举办阅读季等品牌活动让空间“活”起来,5年间建成10座各具特色的公益图书馆,还催生了“游古寨、赏禅意、品书香”文旅新路线。
总馆与分馆联动协同、图书馆与学校共享共建——在泉州,打通阅读推广“最后一公里”,市县各级各方共同聚焦需求、持续创新。从2013年试点探索到如今全面推广,晋江市图书馆“馆校共建”模式,让图书流动、书香生根,有效抵达学生这一阅读需求最旺盛的群体,并进一步构建“旅阅融合”的研学实践体系,图书馆分馆变身研学基地,课程融入在地文化,有效回应素质教育所急所需。泉州市图书馆构建“1+40+11+11”服务体系,形成1个总馆、40个分馆(流通点)、11个百姓书房、11个24小时街区图书馆的空间矩阵,结合定向捐赠、志愿服务、数字化延伸等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点亮城乡社区阅读新生活。
在泉州城乡,百姓书房也精益求精、提质增效,南安“星级”百姓书房创建正是其中一个典型。早在2012年,南安市已实现377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南安将其纳入统一管理体系,制定标准、量化考核、动态评定,达标的授予星级并给予资金奖补,不达标的“摘牌”,引导提升服务品质。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了乡贤捐资、志愿者参与、专业机构指导的共建共享模式。截至目前,南安已建成70家星级百姓书房,服务群众超360万人次,实现26个乡镇全覆盖。
乘势数智时代,泉州阅读推广善用AI赋能、解锁智慧服务。泉州市图书馆运用AI图像修复技术对馆藏1000多份珍贵旧电影海报进行高清还原,打造兼具历史价值与科技美感的沉浸式展览;晋江市图书馆推出福建省首个公共图书馆AI馆员IP“晋小图”,结合“侨批寻亲”剧本游,打造沉浸式智慧文旅体验;霞舒公益将南安赤岭公益图书馆、康美公益图书馆多年积累的图书馆筹建与运营经验系统整合为知识库,注入AI智能体“阅然”中,助力城乡社区图书馆运营水平的提升。
以“阅读+”思维,泉州还不断探索嫁接服务,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南安市康美镇赤岭公益图书馆在图书借阅基础上,常态化开展多彩美育、小蝌蚪故事绘、享阅书香会、周末影院、致知学堂、365童读、奇妙科学、手工达人等活动,节假日还有志愿者为孩子们一对一课业辅导和陪伴阅读;南安市皇家滨城“好读书”公益图书室,让“阅读空间”成为“社区纽带”,开展儿童冬、夏令营,提供养老服务,与业主议事厅联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的“穿‘阅’古今”活动中,读者穿着古代服饰,手持典籍推介,将静态阅读转化为动态的文化展演。“我在泉州见到了寺庙运营、企业资助、社区共建等各类阅读空间,这与泉州本身深厚的多元文化底蕴一脉相承。阅读在这里已发展成为‘阅读+’的融合模式,成功与在地文化、社会力量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阅读生态。”与会的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全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张文彦高度评价泉州城乡阅读推广成效,认为泉州在城乡阅读推广上展现出显著的多元性,“泉州的阅读观念让国内很多城市望尘莫及。”
全民阅读工作经验“泉州论剑”
这也是一场全民阅读工作经验的“泉州论剑”。参会交流的有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和信息管理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也有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民间图书馆的馆长、馆员,以及阅读推广社团等组织的负责人。围绕城乡阅读生态建设的政策、理论和实践,大家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前瞻观点与实战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黄晓新教授带来宏观层面的全民阅读工作“作战地图”。在他看来,以政府为主体推动《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相关法规体系成型落地、以数字文化战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优秀文化作品提升全民阅读品位品质、以阅读场景优势促进阅读本质回归、以阅读促进主体引领全民阅读风尚,这五个方面将构成完整的推进体系,指引未来方向。
张文彦教授带来一场跨媒介阅读时代的全民阅读“头脑风暴”。针对目前我国大众媒介中阅读观念的“集体无意识”缺失,以及数智时代给阅读生态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冲击,她提出,应迫切重建数字时代阅读话语权——阅读推广人作为跨媒介阅读的引领者,让阅读在每一种媒介中生根发芽;全社会探索建立“由书籍出发的媒介发酵”生态,让阅读通过电影、电视剧、动漫、短视频、游戏、主题公园等多种媒介形式实现二次传播和深度渗透,形成立体的全民阅读生态体系。
“图书馆应该要更注重空间美感、环境生态与服务多样化的统一,从‘1.0阶段’向‘2.0阶段’转型升级。”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子舟,是图书馆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正致力于城乡社区图书馆破局与转型的思考。“可通过创建主体跨界组合、服务业务混搭的方式破局。”他说,在免费借阅的前提下,图书馆可提供新书销售、民宿接待、读书沙龙、知识培训、主题活动、专题展览、文创产品、咖啡茶饮等,进而建成社区地标和游客打卡地,探索快递收揽、学生托管、家政联络、健康诊断甚至老人餐桌等社区服务,这样既增强了自我造血能力,也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从顶层设计,到阅读生态,再到生存之道,三位学者专家让大家多视角了解全民阅读工作的历史、当下和未来。与此同时,更多的阅读推广参与者,分享所思所行、所得所获,讲述阅读带来改变的中国故事。
图书馆下班,志愿者上岗。针对大部分图书馆开放时间与市民上班时间重合,导致服务效能受限的问题,青岛一居民小区图书馆培训“领读妈妈志愿队”“领读爸爸志愿队”,发挥居民自治力量,将闭馆时间延长至工作日21点、周末23点,春节假期更延时至0点。
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傅文奇基于在福厦泉三地城中村的深入调研,揭示了流动儿童面临的阅读资源匮乏与社会融合困境。为此,他与团队设计了“文化传承+能力培养”双轨推广模式,还将这些经验标准化为可复用的“阅读资源包”,大幅提升了基层阅读推广的效率和可行性。
民间力量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生力军。“专注乡村儿童阅读助学领域的‘担当者行动’,以‘班级图书角’的形式,覆盖全省280个县、1432所学校,建立12650个图书角,培育3059名阅读推广人,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阅读资源的最大化覆盖;南安赤岭公益图书馆、厦门高殿公益图书馆、南平建阳潭阳书社等各具特色的民间阅读空间,成为融合阅读、教育与文化的社区空间;‘社区图书馆公益学院’通过系统课程、认证体系与实训机制,为基层输送专业人才;‘厦门市阅读推广志愿者联盟’整合多元社会力量,孵化多支团队,服务37个城乡社区。”福建省鸟巢助学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丁勇分享了福建民间组织在阅读推广领域的创新实践,从中他感受到民间力量贴近需求、灵活敏捷的优势,也呼吁每一个人从身边开始,激活阅读空间。
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农家图书馆“变身”乡村美育中心,充分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资源,开发多元美育课程,激发乡村儿童的艺术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厦门围里古厝书屋通过政府搭台、社区助力以及纯阅读填空的合作模式,让百年老宅成为“有温度、有梦想、有生命力的社区伙伴”,惠及城中村流动儿童及周边阅读爱好者;橡果学院儿童阅读指导师项目、和光阅读机构,面向阅读推广参与者、志愿者开放公益培训,共创儿童阅读新体验;厦门市图书馆“同在一片蓝天下”城市流动儿童阅读推广公益项目,护航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福州市图书馆通过线下讲座+线上直播、自建数据库等,让图书馆成为乡村振兴领域学者专家与公众的交流平台……“泉州论剑”进行时,交流互鉴促提升。
全民阅读资源力量“泉州集结”
这是一场“听到”的活动,更是一场“学到”的活动。
除了在讲座中学、在分享中学,活动还特别安排了两场覆盖全员的主题性实战工作坊——由资深人工智能训练师周尔璇带来的《AI赋能社区图书馆:工具、场景与实战》,以及由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厦门市教师阅读社团团长段艳霞和泉州师院小学教育系副主任、泉州师院第三附小副校长黄妍妮带来的《面向6—12岁儿童的阅读活动设计与带领实战》。
“想让AI当图书馆客服,或者帮忙制作创意海报、撰写策划活动方案吗?我们一起从给出Prompt学起。”现场教学、现场操作、现场提交作品,并根据分组表现进行评分和奖励。短短两个小时中,大家学习掌握豆包、即梦、扣子空间、Listenhub、ChatGPT等AI工具,感受技术带来的赋能。来自河南汝州的蚂蚁岭公益图书馆馆长张关昌现学现用,当晚就制作发布短视频《从河南到福建 我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一起交流学习,进步得更快,希望咱们这个群,可以不解散!”在当天为学习组建的群里,他这样提议。
儿童阅读活动设计与带领实战的学习中,大家“像品味一杯咖啡一样,品味一场儿童阅读的组织和实践”,深刻体会到“儿童本位”的重要性,并从不同的视角理解和收获——“以后我也要拉得下脸,语言生动、表情夸张,以儿童喜欢的方式走进儿童。”“多用‘说来听听’的句式提问儿童,这对我很有启发。”“好的儿童阅读,是让小朋友扑向我。这样的场景,我很向往。”
能力在提升,资源在集结,温暖在双向奔赴,力量在更大的范围被点亮和传递。
基层图书馆迎来“硬核”资源补给。宝宝巴士与霞舒公益联合发起了“启明星”早期阅读公益支持计划,旨在为福建省内资源相对薄弱的城乡社区图书馆提供早期阅读资源支持,将定向为参会且审核通过的图书馆提供价值约1万元的资源包,内含按幼儿年龄阶段体系化编排的有声读物约400册及点读笔6根。
全民阅读推广者迎来温暖的支持。“图书馆领域,除了国内的优秀案例评选,大家也要积极走出去,参加国际图联等组织的国际性评选。”“王教授,我们民间图书馆很想参加国际案例评选,但就是评上了,我们也出不起高达数万元的国际旅费。”“如果评上了出不起旅费,我来帮大家想办法。”这是活动现场,王子舟教授与参会者的一段互动,响起掌声,留下感动。
交流带来更多的“看见和被看见”,也促进高效的对接合作。在晋江市石佛山图书馆副馆长许著华看来,图书馆运营者从中看到更多元的运营模式和发展路径,这对推动乡村图书馆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而因为看见和被看见,这一活动也有效激发了民间力量的参与热情,让社会资源与基层阅读推广实现更高效的对接与融合。创办阳春学院的福建省播音主持协会秘书长朱朝阳,在活动上讲述了自己创办书院、推广全民阅读的经历,还从专业出发分享了“声台形表”播音主持艺术在阅读引领中的作用。“讲得真好,我要把你请到课堂上,给学生们上一课。”傅文奇教授现场发出邀请。
推广阅读的星星之火,在更广袤的时空被点亮。“点亮灯塔计划”,由霞舒公益团队发起推动,致力为各地城乡社区图书馆筹建与运营提供经验辅导和专业支持。目前已为省内外同行免费培养了15位实习馆长,并为30家乡村图书馆的筹建与运营提供指导。从活动中了解到该计划,来自全国、全省的与会者纷纷表达加入其中获取并传递力量的期望。“我要把从滨海城市泉州学到的经验做法,带到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去。”从新疆乌鲁木齐不远数千公里而来的全民阅读推广人何志涓说。
阅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是测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让阅读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最暖一公里”,泉州打破壁垒,联动各方,为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贡献力量。
部门服务电话:服务总台:22989884 期刊部:22777762 信息技术部:22795518 办公室:22284877
读者联系邮箱:qtckzxb@163.com
公交线路:乘61路、K8路、K301路、K508路、K607路、旅游1路、微1路于泉州市图书馆下,乘1路、39路、44路于泉州大剧院下,乘14路于泉州市科技馆下,乘60路、E5路、K606路于滨海街中段下
泉图微信
掌中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