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动态新闻

泉州:高品质文化供给 为百姓生活添彩

发布日期:[2022-09-28 07:49]   浏览量:   字号:      

记者 张素萍 吴嘉晓 通讯员 李伟才 马宁 文/图

本版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文化泉州,共建共享。从书香氤氲的街头图书馆,到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演出,再到遍及村落与社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这些绚丽多姿的文化风景,展现了泉州丰硕的文化发展成果,吹拂起泉州人踏歌逐梦的文化春风,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十年 我见证】

过去十年,泉州大地上,一座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拔地而起,一家家百姓书房次第开放,一场场文化惠民演出吸引眼球,一个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扎根基层,更多公共文化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书馆不断“扩军” 泉州“书香味”更浓了

一座图书馆,耕织着文明的沃土,承载着历史的文脉。2016年,“在中心城区建设10座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泉州市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被列入泉州201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自此,“建设书香泉州”的新征程开启了。

“当时我们的主阵地还在东湖街的旧馆,场地小而陈旧,没有‘通借通还’的功能。”回忆往昔,泉州市图书馆副馆长王明雄百感交集。2004年,王明雄自大学毕业后进入市图书馆,成为一名兢兢业业的“图书馆人”,他参与筹建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见证了少年儿童分馆从无到有的过程,为图书馆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要打通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街区自助图书馆的选址非常重要。”为切实办好这一实事,王明雄和同事们四处奔波,脚步踏遍泉州市区的大街小巷,“选择的点位要求交通便利,最好是人流量大的居民区或路口,周边有适当空地”。在精心踏勘后,他选出了11个街区自助图书馆的位置,又马不停蹄地深入基层一线,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电力部门多番沟通、协调图书馆的布设事宜。等到前期准备工作就绪,王明雄从“协调员”变身“督工”,全程跟进街区图书馆的建设。“以前是扎在书堆里,那时候一天到晚到处跑,每天都要接打好多电话。”王明雄说。

“图书馆人”忙碌的身影,是泉州市图书馆不断扩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的见证。随着一个个街区图书馆、百姓书房的建成,阅读之风吹进社区,吹进千家万户,泉州的书香味愈发浓郁。

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 群众乐享“文化大餐”

“推出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这一举措,对泉州高甲戏剧团而言意义非凡!它既保障了剧团每年最基本的演出场次,又有助于剧团抢救、创作舞台艺术作品,也让剧团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演职人员,还让很多原本看不上戏的观众有戏可看!”谈起泉州实施“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带来的诸多变化,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主任周杰俊感慨万千。

1996年,周杰俊从泉州艺校毕业后,进入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开启了他与高甲戏结缘的“戏梦人生”。2013年,“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被列入泉州为民办实事项目,彼时的他担任剧团副团长兼书记。他回忆,2013年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业界存在“戏曲是否会没落、消亡”的担忧。当时,泉州几个院团的基础设施、创作生产和演出市场多数不理想,甚至还存在剧团“每多演一场就多亏一场”的恶性循环现象。在这一背景下,“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孕育而生。

“最早是省政府拨款扶持省直的几个院团,实施一段时间后成效显著,于是这一好做法逐渐推广到泉州各县(市、区)。”周杰俊介绍,在省、市财政支持下,市直各院团每年开展文艺精品惠民演出至少80场(次)。“辐射面广、效率高,让观众能真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周杰俊介绍,泉州高甲戏剧团每年年初就制定总计划,每个月制定详细的目标计划,确保演出公益、平价、常态化。借助“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项目,剧团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剧团艺术创作生产更丰富了,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剧团还培养了一批泉州打城戏演员,这些年轻演员如今已开始“挑大梁”,拥有了展现剧种特色的一方舞台。

拆旧校舍建文体中心“狮阵”名村文化“热”起来

近年来,泉州着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乘着这股文化东风,石狮市锦尚镇卢厝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快马加鞭”,让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百姓生活。

卢厝村党支部书记卢仁式见证了村文体活动中心从无到有、日臻完善的过程。“这里原本是一栋破旧的小学校舍。”卢仁式告诉记者,村里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拆除校舍并改建。卢厝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举办文体活动中心捐赠仪式,众多乡贤慷慨解囊,村民们也积极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2013年,卢厝村文体活动中心落成,内部设置狮阵陈列室、戏剧场、农家书屋、南音社、远程文化教育点、青少年科技活动室等。

作为石狮市的革命基点村,卢厝村在推进新型农村建设中,开展红色革命的教育与传承。2019年7月,经多方努力,石狮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在卢厝村文体活动中心揭牌,短短半年就吸引了近3万名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为真正做到文化为民、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文体活动中心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同时,卢厝村以国家级非遗“泉州刣狮”为载体,挖掘潜力,组织百年狮阵表演,组建腰鼓队、太极拳队,以节日民俗文化为主题,不断丰富村民文娱生活。

村里的文化氛围浓了,卢厝村文体活动中心被评为福建省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吸引了一项项文体活动在此举行,村居文化“热”起来了。

【办实事 暖民心】

建成252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年常态化开展1000多场文艺精品惠民演出,拥有“一中心、一公园、五剧院、七展馆”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一组组数据、一个个记录,是泉州用10年接续奋斗交出的不凡答卷。

e9fb3fd9-007b-411c-bcb4-b8a241b5da04_batchwm.jpg

                                                                   目前泉州共有240多个“百姓书房”建成投用

                                                fec388ff-1ccd-4ace-acce-97eb8da42a53_batchwm.jpg

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文化服务设施日渐完善 居民家门口借书还书

2016年年底,泉州中心城区11座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陆续投用后,家住丰泽区云谷小区的居民许青几乎每天都要到家门口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借书。“街区自助图书馆太便民了,尤其是‘通借通还’功能,我可以在这里借,然后到市图书馆下属的任意分馆归还。”

事实上,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只是泉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渐完善的缩影。近年来,泉州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尽显大手笔。数据显示,目前泉州共有240多个“百姓书房”建成投用,泉州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配备、全覆盖;2019年,被称为“四朵金花”的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相继启用,这是泉州历年来投资体量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2019年年底,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揭牌,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非遗馆……

公共文化设施不仅扮靓了城市风景,更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据统计,目前泉州拥有“一中心、一公园、五剧院、七展馆”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

每年逾千场公益演出 百姓家门口欢喜看戏

刺桐梦华。2022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内,宋韵旋律响起,梨园戏和民间歌舞剧演员穿梭在馆内文物瑰宝间沉浸式演出,以一场独特的非遗与世遗的“遇见”,带大家重温宋元泉州的辉煌历史。2021年6月,德化县“墟日文化车”百场文艺展演的活动现场,流动文化惠民演出和文化展览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赢得村民们的阵阵喝彩。

政府主导,为百姓送精神食粮,这是泉州文化惠民落到实处的生动写照。这样的案例,在泉州各地还有很多,比如今年元宵节期间梨园古典剧院举办的“元宵演出季”,南音艺苑的《唐风宋韵》等多场专场演出,还有泉州文艺院团在热门景区的定点定时演出,常态化走进街区开展演出和“快闪”活动……

泉州市文旅局艺术科工作人员介绍,从2013年开始,泉州推动惠民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采取政府补贴、低票价运营的模式,每年开展250场文艺精品惠民演出。各文艺院团以剧场定点演出和下基层演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深入农村、学校、社区、企业、军营开展演出活动,积极推动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和文化下乡,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据统计,泉州市各文艺院团每年常态化开展文艺精品惠民演出1000多场。

同时,泉州实施“文化惠民服务工程”,首创并开展“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活动(即每年送万场戏、千场文艺培训辅导、百场展览、数十批次流动图书点下乡),年受益群众超300万人次,开展各类培训辅导3100多场,展览活动630场,流动图书下乡服务基层山村、工厂、学校等70批/馆。

文化力量扎根基层 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建成

走进泉州基层文化场所,感受泉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喜人成果——

“闽中屋脊”戴云山南麓,葱郁山林间,一组屋脊高翘的闽式建筑若隐若现。这里是泉州市国宝乡佛岭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所在地。占地约400平方米的建筑内,龙楼书屋、剪纸长廊、移风易俗馆、家风家训馆等陈设一应俱全。自2019年建成以来,这里成为佛岭村村民在节日、农闲时节休闲和学习的重要场所,目前已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约50场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

类似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遍及全市各乡镇。2017年至2021年,在每年公布的泉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有一个“雷打不动”的项目——“优化提升2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作为改善文化民生的重要工作,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设施织线成网,基本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目前,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设置率均达100%,已建成16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52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联系方式

部门服务电话:服务总台:22989884 期刊部:22777762 信息技术部:22795518 办公室:22284877

读者联系邮箱:qtckzxb@163.com

公交线路:乘1路、8路、14路、30路、34路、60路、61路、K1路、K7路、K8路、K301路、K508路、K606路、K607路、微1路到市图书馆站下

关注我们

  • 泉图微信

  • 掌中泉图

版权所有:福建省泉州市图书馆备案号:闽ICP备08004250号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