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古籍保护

郑智明:让古籍焕发新的风采 | 专家共话古籍传承

发布日期:[2019-04-28 12:37]   浏览量:   字号:      
 

郑智明 

福建省图书馆馆长、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 


 

 抓住古籍传承推广新机遇 

中国古籍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崇高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守护中华民族珍贵典籍,是历代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新形势下做好古籍传承推广工作的机遇主要有:

领导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古籍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曾先后作出批示,要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古籍保护的春天来了。

政策导向明确。“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自启动与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古籍保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还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

法律坚实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和实施,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做好古籍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让古籍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可谓为中华古籍保护事业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持续加大古籍整理与保护力度 

近年来,福建省图书馆紧紧围绕着古籍普查登记、保护修复、整理出版、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着力持续加大古籍整理与保护的力度。

一是制定工作规划,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 


 

2012年,文化部办公厅下发《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通知》,我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精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福建省古籍保护工作“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2015年3月,我馆在省内率先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并编纂出版《福建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共计收录馆藏中文古籍15544条目。

二是积极挖掘馆藏,实行文献再生性保护。 


 

我馆在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中,探索出古籍数字化与整理开发工作相结合的路子,很快就有一批成果涌现出来:2013年至2019 年初,先后整理出版了《玉枕兰亭序玉版十三行合册》《多宝塔碑》两部珍贵拓本,以及《福建省图书馆藏稀见书目书志丛刊》《林则徐云左山房二种》(一函二册)等图籍。《丛刊》首次将馆藏闽省公私藏书书目、题跋、金石目录等20种公开出版,裨益学界。

同时,我馆还与兄弟省馆及其他社会机构加强合作,联袂整理开发馆藏古籍,如2015 年与江西省图书馆联袂再造馆藏明万历刻本《南泉慈化寺志》,2016年与福建省方志委合作开发出版明末祁氏澹生堂抄本《瀛涯胜览》,这两部古籍皆入选第4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珍本。
 


 

通过优选主题并适时整理开发与出版,让馆藏古籍“化身千百”,真正成为研学界的实用文本,响应和实践“让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号召!

三是加强古籍保护修复,保障人才培养环境。 


 

我馆曾于上世纪末大规模修复了破损古籍,尤其是善本古籍。近年来,我馆继续开展古籍修复工作, 共修复馆藏古籍13900 多筒子叶。


 

2016年10月18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我馆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福建传习所”,聘请上海图书馆资深传拓专家邢跃华为传习所导师,以“师带徒”形式开展古籍修复和传拓技艺的培训暨传承工作,着力培养我省古籍修复人才队伍,迄今已举办三期福建省传拓培训班,为我省培养了一批传拓人才。

打铁还靠自身硬,我们仍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技艺。2017年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福建省图书馆)推荐“福建古籍修复技艺”上榜《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省中心修复师林凤被评选为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我省古籍修复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期福建省拓片修复与装帧培训班


 

四是开展社会合作, 多途径构建古籍保护体系。 


 

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拓展社会合作面。2016年3月至今,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合作, 在该院开设“纸质文物修复”专业课程,培养一大批古籍修复人才;策划并实施了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构建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架构”的古籍保护体系,建立“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三明学院古籍修复站”,持续推动我省古籍保护事业深入发展。


 

积极进行古籍保护的宣传与推广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籍、阅读古籍、保护古籍, 我馆积极进行古籍保护的宣传与推广。

一是形成行业共识。为加强全省各收藏单位凝聚力,促进省内古籍保护工作协调合作,我馆设立和发布了“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网页,同时还编发了《福建省古籍保护工作简报》(1~10期),及时向各级领导和省内外各古籍保护中心通报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动态与最新进展情况,提升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从业人员的共识。

二是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古籍保护宣传。充分利用“世界读书日”“文化遗产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和“文化三下乡”等重大纪念日与活动日,积极宣传我省古籍保护理念和成果。


 

如2011年我馆百年馆庆之际,编纂出版了《福建省图书馆馆藏珍品集萃》一书,并举办“福建省图书馆馆藏珍品特展”,展出了入选第1~3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珍籍和部分稀见地方文献。


 

2012年“世界读书日”期间,我馆举办“特藏·藏珍”展览,主要宣传介绍了“中华再造善本”,以及地图、碑拓、契约、木刻书板等多种文献载体,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三是不断丰富宣介方式与手段。作为省内富藏大馆,福建省图书馆始终秉持“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理念,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积极向社会宣传“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辛勤可爱的修复师们,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积极参与省厅及馆里组织的活动,向社会展示她们的技艺——镜芯、线装书的制作,修复古籍书叶,以及版刻刷印等,每场活动都吸引到社会各界的参与,小到五六岁的孩童,大至七八十岁的老者都兴致勃勃地争相“学艺”。省内多家媒体也第一时间报道了我馆举办的各类活动,客观上传播了我馆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和理念。


 

利用新媒体创新宣传手段 

福建省图书馆积极探索和实践,拓展并利用各种新媒体宣传手段,加强古籍保护宣传推介。

一是建立新媒体传播渠道。及时更新“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网页动态,同时依托官方微信、微博宣传全省古籍保护成果。


 

2014年伊始,我馆整理出版了《福建历代乡规民约》,并借助官方微信向公众推出传统文化讲座《族规祖训、乡规民约与祠堂文化》,借此宣介与呼吁公众加强传统族亲文化的纽带、凝聚中华民族共识尽责使力。

二是积极策划能够激发大众参与的活动,借助各种媒介传播正能量。在官方微博和微信与读者分享阅读快乐,不断推出古籍相关讲座、活动的预告:清代书法家郭尚先在闽行迹,苏轼的诗词和他的人生,严复个人经历与侯官新学的创建,我省参加“我与中华古籍” 创客大赛作品,《西游记评注》孙悟空形象的雕版等。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晒出你家的珍宝”活动,报名作品近2000件,票选市民近万人,活动当天12位持宝人在闽图晒出珍藏多年的“故纸”类宝物,与市民面对面交流,让公众感受“人人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员”责任。

 

2018年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策划组织了古籍修复技艺展示与体验活动。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公众对于资讯的获得也更加多样化。福建省图书馆建馆108年,相较于古籍而言还非常年轻,我们希望能通过借力新媒体,让古籍焕发新的风采。


 

迎难而上,拓宽有效推广途径 

现阶段,古籍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一是缺乏古籍宣介与推广的营销型人才。 


 

面向大众的古籍推广工作仍需甄选题材及受众喜爱的形式, 研究性的题材及本子学者钟情但普通读者难以适用。

二是围绕古籍宣传的通俗资料编辑整理能力不足。 


 

对古籍的挖掘与揭示手段尚不丰富,为此,需要加大相关调研工作,拓宽视野。

做好这一工作除需加强古籍研究与整理工作外,还应加大政策和经费扶持力度,鼓励收藏单位的古籍整理与出版工作,培养古籍宣介与推广的营销型人才。

古籍推广的有效途径,个人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是目录指引。加强对馆藏古籍的充分揭示与广泛宣传, 让读者知道图书馆藏有什么,如何利用,更加便利地找到所需的资料。

二是设计趣味话题导读。如讲述古籍背后的故事、古籍中生动的人事物话题等,引发读者的兴趣与关注, 从而拉近读者与古籍之间的距离。

  

三是多途径揭示。不囿于传统的宣传手段,利用网络、新媒体、VR/AR等新技术手段揭示,在扩大古籍宣传面的同时,增进古籍的易理解性。

四是增强体验感。通过传拓、刷版等形式的活动,以及体验性产品开发,让读者在体验中了解古籍、认识古籍并更进一步地理解古籍。

联系方式

部门服务电话:服务总台:22989884 期刊部:22777762 信息技术部:22795518 办公室:22284877

读者联系邮箱:qtckzxb@163.com

公交线路:乘1路、8路、14路、30路、34路、60路、61路、K1路、K7路、K8路、K301路、K508路、K606路、K607路、微1路到市图书馆站下

关注我们

  • 泉图微信

  • 掌中泉图

版权所有:福建省泉州市图书馆备案号:闽ICP备08004250号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173号